黄山市汪锡熊:一句承诺,祖孙三代接力送信56年-凯发k8国际手机app下载

x

注册新用户

发送验证码
立即注册
x

修改密码

发送验证码
修改密码

黄山市汪锡熊:一句承诺,祖孙三代接力送信56年

2023年02月08日 17:33:28 来源:黄山新闻网
微博
qzone
微信
微信扫一扫打开分享

汪锡熊,男,1948年5月生,中共党员,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溪口镇石田村村民。1967年,汪锡熊的爷爷汪蓉舫答应了时任溪口乡邮递员,为邮局代送信件。此后56年,儿子汪恒运、孙子汪锡熊先后接住“义务邮递员”的接力棒,无论寒冬酷暑从不间断。几十年来,祖孙三代坚持为当地村民代送信件、汇款单、包裹等,从没有出现过一次差错,也从没有要过任何报酬,深受当地村民一致好评。汪锡熊荣获“安徽好人”等荣誉称号,其家庭获评黄山市文明家庭。

三代人的接力,只为践行一句诺言

石田村是休宁县大山深处的一个边远山村,有村民3000多人。跑这条邮线的邮递员只有一个,线长点多,常常是无法把邮件一一送到村民手中,只能放在一些私人小店里代转,遗失的情况时有发生,邮递员看在眼里、急在心里。


1967年的一天,时任溪口乡邮递员的老苏,找到汪锡熊的爷爷汪蓉舫,请求其为邮局做邮政代办,将邮件分发到村民手中。汪蓉舫老人是个热心人,赋闲在家,觉得能为村民做些事是他的荣幸,二话没说,爽快答应。自此,石田村大街小巷,每天都能看见汪蓉舫来回穿梭的背影,这一送就是15年。

1982年,退休的儿子汪恒运回到石田家中,考虑到父亲年老体弱,行动不便,于是接起了父亲的班,每天挨家挨户送邮件,这一干又是22年。改革开放后,邮件激增,特别是多了不少来自港澳台,甚至是国外的邮件。寄信者大多离家多年,地址和名字对不上,无法投递。汪恒运老人就来回奔波、仔细打听,让许多信件“起死回生”。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一位朱先生离家30多年杳无音信,突然来信打听其舅舅一家情况,可其舅舅一家早已迁走,这封信便没了着落。汪恒运老人看着信件,很是着急,就主动写信给朱先生,告诉其相关情况。几次牵线搭桥,最终让朱先生和其舅舅家联系上了,失散亲人终获团圆。

2004年,汪恒运80岁了,腿脚不够灵便,于是送信的担子又传给了儿子汪锡熊。2009年,85岁的汪恒运过世,临终前还不忘嘱咐儿子,这是自爷爷辈就传下来的承诺,一定要坚持下去,千万不能出差错。就这样,汪锡熊“走马上任”了,这一干又是19年。

一辈子的坚守,乡村邮差誉满乡村

一双沾满泥土的旧军鞋,一件几近褪色的旧军衣,每天在村子中步行两三公里,汪锡熊就这样一直坚持着,送了无数信件,帮乡亲们代领的包裹、汇款单更是不计无数,且无一错漏。有时邮递员搞不清楚收件人的,就放在汪锡熊家中,让他帮忙找寻。邮局换人了,也都会把新的邮递员带到他家来,让他熟悉熟悉。 “每天上午,我都会守在家中等待邮递员过来,只要有村民信件,我都会及时准确送到村民手中。一般午饭和晚饭时间,田间干活的农民都回家了,这时候送信最好。”汪锡熊说。而每次被问到这十几年的坚守是否辛苦,他都憨憨地笑着说:“这又不是什么工作,又不耽误什么时间。”


“他为人实在,又当过村干部,大家都信任他。哪个家里有点什么事,邻里之间有什么疙瘩,也都愿意听他的。”石田村的村民们提起汪锡熊,都满是赞赏。如今,汪锡熊除了义务送信件、包裹等,还时常走街串巷,给大家讲讲新的政策,帮助调解一些矛盾纠纷,村里这些年邻里和睦、治安稳定,没发生什么大事。

“有人劝我进城跟着女儿一家一起生活,但我想起爷爷和父亲的嘱托,我还是决定要留下来。虽然现在信件和报纸少了些,但在每年寒暑假之际,还是有许多学生的成绩单都是寄过来的,还有少量的公务函,我要送的。作为老村干,平日村里需要我帮忙做的事,只要说一声,我也会去帮忙的。我是一名党员,只要我身体干得动,我就会一直坚持下去的。” 这位普通的乡间老人,坚定地承诺道,眼中充满了朴素的信仰。


编辑:陈莹

网站地图